目的: 探讨单次对接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输尿管长段切除加膀胱肌瓣术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7–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泌尿外科采用该术式治疗7例输尿管肿瘤、输尿管长段狭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身高、体质量指数(BMI)、术前术后血清肌酐值、手术时间、估计出血量等临床数据。结果: 7例患者全部通过单次对接完成手术,对接床旁机械臂用时(10.29±2.03)min;切除的输尿管距膀胱壁长度8~15 cm,平均(11.14±2.92)cm;平均手术时间为(110.71±15.66)min;估计出血量为(128.57±15.66)mL;患者术前血肌酐(110.86±20.51)μmol/L、术后3 d内血肌酐(92.72±12.81)μmol/L、术后6个月血肌酐(94.38±6.80)μmol/L,术前肌酐和术后3 d内肌酐及术后6个月肌酐相比无显著差异。随访期间出现输尿管再次狭窄1例,2例肿瘤患者术后出现远处转移,1例膀胱内复发。结论: 单次对接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行长段输尿管切除加膀胱肌瓣术可用于治疗中上段输尿管肿瘤或狭窄等。该术式可在同一体位下完成整个手术操作。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single-docking 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 long segmental urethrectomy with Boari flap and review our experience.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7 patients with ureteral neoplasms, ureteral stenosis from 2017 to 2019 was performed. Statistics data included height, body mass index (BMI),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serum creatinine value, operation time, estimated blood loss, etc.Resul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robotic urethrectomy by single-docking, and the docking patient cart took (10.29 ± 2.03) min. The length of excised ureter was (11.14 ± 2.92) cm (8-15 cm).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110.71 ± 15.66) min. The estimated blood loss was (128.57 ± 15.66) mL. Surgical management did not reve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renal function. The serum creatinine was (110.86 ± 20.51) μmol/L preoperatively, (92.72 ± 12.81) μmol/L within 3 days after operation, and (94.38 ± 6.8) μmol/L at 6th month after oper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reatinine before and three days and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there was one case of ureteral re-stenosis, 2 patients with tumors had distant metastases, and one had intravesical recurrence.Conclusion: Single-docking 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 long segmental ureterectomy with Boari flap can be used in the case of proximal or middle ureteral tumors and stenosis, which can ensure the scope of the operation without re-position of patients.
部分输尿管恶性肿瘤患者可行保留肾脏的手术治疗[1, 2], 当肿瘤位置较高时, 长段输尿管切除后无法单纯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此时需行膀胱肌瓣术重建上尿路功能[3]。传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远端输尿管切除术及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可采用截石位, 床旁机械臂置于患者两腿之间, 机械臂可以轻松达到目标位置。但需要切除长段输尿管同时行膀胱肌瓣术时, 由于机械臂活动范围限制, 无法同时处理膀胱及中上段输尿管, 此时需改变患者体位再次定位对接, 从而显著增加手术时间及麻醉风险等。近年未见有文献报道单次对接机器人长段输尿管切除加膀胱肌瓣术的相关研究。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定位对接方式, 可在单次定位对接情况下处理中上段输尿管病变的同时兼顾膀胱周围组织游离, 现报告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 2019年1月我中心采用单次定位对接机器人(da Vinci Si)辅助腹腔镜长段输尿管切除治疗输尿管肿瘤及长段狭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详见表1。所有肿瘤患者术前均除外肾盂及膀胱肿瘤。2例肿瘤患者术前影像学提示肿瘤突破输尿管壁, 其中1例为孤立肾伴输尿管肿瘤, 入院前3 d因血凝块堵塞输尿管致急性肾功能不全, 入院时血清肌酐1 062 µ mol/L, 急诊行右肾造瘘术, 机器人手术前血清肌酐149 µ mol/L; 7例患者术前肌酐(110.86± 20.51) μ mol/L。2例输尿管狭窄者均为孤立肾患者, 考虑到狭窄段较长, 不适合行输尿管端端吻合, 决定行膀胱肌瓣术重建上尿路。
肿瘤患者术前行2 μ m激光患侧膀胱壁环形切开术, 同时使用激光封闭输尿管口。患者健侧斜卧约45~70° , 头低脚高位20~30° 。床旁机械臂由患者臀部附近45° 斜位入路, Trocar定位点如图所示(图1), 镜头孔定位于中线脐上4 cm处, 8 mm Trocar定位于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 另一8 mm Trocar定位于髂前上棘连线与中线交点健侧4 cm处, 辅助Trocar定位于头侧8 mm Trocar与中线的垂线交点附近。
处理输尿管肿瘤时, 距离病变段输尿管近端1.5 cm 用Hem-o-lok夹闭输尿管, 同时夹闭近膀胱壁处输尿管, 剪断输尿管, 将输尿管及部分膀胱壁取物袋取出。关闭膀胱切口, 膀胱内注生理盐水并设计膀胱肌瓣, 充分游离膀胱前间隙, 切开膀胱形成G型活瓣, 分离钳牵拉肌瓣使用倒刺线固定于腰大肌, 保证输尿管残端与肌瓣对牵后无张力。将输尿管残端拖入膀胱肌瓣内1 cm, 输尿管浆肌层与膀胱肌瓣全层于6点处固定, 置入输尿管支架管, 再由12点处进针, 肌瓣包绕输尿管并固定, 然后半环形连续吻合输尿管及膀胱肌瓣。将膀胱肌瓣缝合成管状同时关闭膀胱切口(图2、3)。
7例患者平均对接时间(10.29± 2.03)min, 平均手术时间(110.71± 15.66)min, 平均切除输尿管距膀胱壁长度(11.14± 2.92)cm, 平均出血(128.57± 15.66)mL, 术后3 d内和术后6个月肌酐分别为(92.72± 12.81)、(94.38± 6.8)μ mol/L, 随访时间为22.6个月(16~29.4个月)。均通过单次定位对接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术后6~12周拔出输尿管支架管。5例肿瘤患者术后24 h内行吡柔比星单次膀胱灌注, 术后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癌, 其中高级别4例、低级别1例; pT1期1例、pT2期2例、pT3期2例。pT2-3期4例患者中, 3例患者接受辅助化疗(GC方案, 4周期), 1例拒绝化疗。1例pT3期接受化疗患者及1例pT2期拒绝化疗患者术后16个月出现肝、肺、骨、脑多处转移死亡, 但末次影像学检查未见患侧肾脏输尿管及手术区域复发表现。1例pT1期未接受化疗患者术后20个月膀胱内复发。1例术前诊断输尿管狭窄患者, 拔出支架管后再次出现肾积水, 输尿管镜探查无法通过梗阻处, 后行肾造瘘术。术后前2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 随后每年复查2次。复查项目包括影像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等(表2)。
自1992年Nezhat等[4]报道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梗阻以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较开放手术有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及恢复更快的优点。但涉及上尿路重建的普通腹腔镜手术, 对外科医生的要求较高, 需要丰富的腔镜手术经验、精细的缝合操作等。而对于复杂的腔镜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缩短医生手术学习曲线, 更高效地完成手术。现阶段机器人辅助手术正逐步替代原有的开放手术和普通腹腔镜手术, 多个学科都可以应用机器人完成相应手术操作。它具有的3D视野、10倍术区放大、颤动过滤、灵活机械臂手腕及精准传动等特点让医生在手术区有着直观的感受和更精细的操作[5]。因此机器人腹腔镜手术处理输尿管肿瘤、狭窄和损伤与普通腹腔镜手术相比创伤更小也更安全, 同时具有开放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可以应用于多种输尿管手术当中, 特别是涉及上尿路重建的手术, 如输尿管部分切除术、输尿管吻合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膀胱腰大肌悬吊术及膀胱肌瓣术等[6, 7]。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占尿路上皮癌的5%, 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8]。无论肿瘤的位置如何,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膀胱壁袖状切除术是标准治疗方式。对于低危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也可优先选择保留肾脏的手术, 生存率与根治性手术相似。当需要尽可能保留患者术后肾功能时, 一些高危输尿管肿瘤也可行保留肾脏的治疗方式[9]。Seisen等[10]回顾性分析586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与3 692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后患者情况, 结果表明两者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率、无复发率无明显差异。Lane等[11]研究发现接受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患者术后eGFR下降约21%, 这使得近61%的术后患者无法使用铂类药物化疗, 特别是70岁以上患者, 一大部分患者无法在根治术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12]。本资料中5例肿瘤患者术后可能需要辅助化疗, 因此我们选择了保留肾脏的手术治疗。手术前后患者血肌酐平均值分别为110.86 μ mol/L和92.72 μ mol/L, 术后6个月血肌酐94.38 μ mol/L, 患者肾脏功能未受显著影响。
研究表明, 肌层浸润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预后不佳, pT2/pT3期患者 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 50%, pT4期患者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 10%[9]。本文5例肿瘤患者中有2例术后16个月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 但患者末次影像学检查并未见患侧肾输尿管及手术区域内复发。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后膀胱内复发是一种常见情况, 约29%患者术后平均22.2个月出现膀胱内复发[13], 本资料中1例患者术后20个月出现膀胱复发, 这与其他相关报道结果相符, 该患者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汽化切除术, 术后病理为低级别非浸润尿路上皮癌。
传统机器人远端输尿管手术多采用截石位, 镜头12 mm Trocar位于中线, 8 mm Trocar以中线为对称线置入腹腔。而处理中上段输尿管时需重新调整患者体位, 重新定位对接机械臂, 某些情况下还要新增Trocar孔位[6, 7, 14], 增加了手术步骤。单一体位对于同时切除中上段输尿管及行膀胱肌瓣术难度较大, 目前未见相关报道。Ye等[15]提出一种定位对接方案以完成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加膀胱壁袖状切除术, 方案为采用患者背侧垂直入路床旁机械臂系统, 将8 mm Trocar套入12 mm Trocar中, 提前穿刺置入Trocar, 在手术中处理不同区域时调整机械臂与不同Trocar对接来完成手术。Zargar等[16]则采用人体中线处直线方式设计Trocar孔位, 单次对接床旁机械臂完成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加膀胱壁袖状切除术, 但术中存在机械臂间相互碰撞。本资料中患者取健侧卧位, 机械臂由足侧与人体成45° 路入, 使用3条机械臂, 适当扩大8 mm Trocar相对距离, 这样既能保证机械臂与镜头臂之间不发生碰撞, 也能增加机械臂在手术区域的活动范围, 同时避免二次定位对接增加手术时间及步骤。相比其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输尿管重建手术, 手术时间相对较短, 虽然估计出血量稍多, 但患者无术中紧急输血, 这可能与一些病例游离范围较大, 病灶粘连较重有关。1例患者拔除支架管当日即出现肾积水表现, 输尿管镜及导丝无法通过吻合处, 随后行肾造瘘术, 这可能与术中处理输尿管残端时影响到血液供应有关。
本资料患者切除的输尿管长度为(11.14± 2.92) cm, 均可通过膀胱肌瓣术重建上尿路, 我们总结经验如下。术前应充分评估拟切除的输尿管距膀胱壁长度, 当近端输尿管切除部位超过髂外动脉以上时(或拟切除术长度> 8 cm时), 可采用本术式, 但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充分游离膀胱前间隙, 必要时游离健侧膀胱壁, 使膀胱可以充分拉向患侧。②膀胱肌瓣需注意基底部的宽度, 同时输尿管游离时也应注意对其血供的保护。③吻合输尿管残端与膀胱肌瓣时应注意进针方向与输尿管平行, 减少缝合对输尿管血供的影响, 确保输尿管无扭转、无张力, 打结时避免吻合口缩窄。
本文病例数较少, 缺少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为对照, 随访时间也较短, 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机器人系统的发展, 新一代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Xi正逐步在国内开展。Xi系统特殊结构可以使定位对接时间减少到7 min。与Si相比术中降低了机械臂之间的碰撞概率, 简化了Trocar定位等。特别是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时, 镜头可随时调换到其他机械臂上, 从而使多区域手术操作更简便快捷[17]。对于目前Si系统, 单次定位对接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行输尿管长段切除加膀胱肌瓣术, 可用于治疗中上段输尿管肿瘤或输尿管狭窄等。但该术式仍需更多病例及更长时间随访来进一步优化手术步骤和验证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