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因具有创伤相对小、无输尿管热损伤等优点逐步被泌尿外科医生和患者接受。输尿管上段结石可以通过后腹腔途径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 但对于输尿管下段结石, 通常选择经腹腔途径[1, 2]。但经腹腔途径需要切开腹膜、不可避免对肠管造成干扰, 进而引起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受到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经腹膜外腹腔镜全膀胱切除等手术的启发, 我们探索实施了腹膜外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并分析如下。
患者, 男, 55岁。因“ 右腹痛2 d” 于2020年2月4日入院, 体格检查提示:右侧肾区叩击痛阳性, 余无阳性体征。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等实验室检验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中, CT提示右侧输尿管下段有一2.0 cm×1.3 cm结石, 结石处以上尿路积水扩张(图1A)。诊断为:输尿管结石合并上尿路积水(右侧), 拟行腹膜外途径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
患者于2020年2月20日接受腹腔镜腹膜外途径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
手术过程如下:患者取平卧位, 患侧及臀部垫高, 常规消毒铺巾。于脐下纵行切开2.0 cm(切口A),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 钝性分离腹直肌, 进入腹直肌后间隙, 置入气囊扩张, 建立腹膜外腔隙。于平A 切口腹直肌外侧缘做切口B置入10 mm Trocar, 于A 切口下方3 cm做切口C、于髂前上棘内侧2 cm做切口D, 并分别置入5 mm Trocar(图1B)。于前列腺及膀胱颈部外侧游离, 扩大腹膜外间隙, 向上方游离腹膜和髂血管间隙, 内推腹膜, 充分暴露输尿管, 可见结石位于右侧髂血管上方约1 cm处, 结石上段输尿管明显增粗。用无创伤抓钳固定结石上端, 剪开输尿管壁, 取出2.0 cm×1.3 cm结石一枚, 置入输尿管支架管, 并在膀胱内注入亚甲蓝溶液, 可见蓝色液体自输尿管切口处流出, 证实支架管放入膀胱, 用4-0可吸收线缝合输尿管切口, 放置腹膜外引流管, 逐层缝合切口。手术时间约为50 min, 出血量10 mL。术中情况见图1C、图1D。术后留置引流管3 d, 引流量共约80 mL, 留置导尿管1周。
对于输尿管下段较大的嵌顿结石(> 1 cm), 行输尿管镜碎石受限于结石负荷大、碎石对输尿管黏膜损伤大和手术后排石效果不明等因素, 难以取得预期的结石清除效果; 输尿管切开取石可将结石较为完整清除, 结石清除效果肯定, 可作为输尿管碎石失败的首选治疗方式[1, 2]。
我们认为对于这类输尿管下段较大的嵌顿结石, 尤其是近盆内段的, 可直接采取腹膜外途径的输尿管切开取石, 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其优势如下:①经腹膜外途径的输尿管切开取石, 避免以往经腹腔入路对肠道的影响, 同时避免肠道对手术的干扰, 使术野更清晰, 利于手术分离、缝合输尿管等操作; ②经腹膜外途径操作解剖清晰, 游离的组织少, 损伤小[3]; ③几种手术方式均需留置输尿管支架, 放置输尿管时经腹膜外途径首先经支架管大部分置入膀胱, 然后将支架管一端沿扩张输尿管向上放置, 操作简单易行; ④腹膜外途径缝合简单, 严密缝合输尿管可减少漏尿的发生, 因为未经腹腔空间, 降低了漏尿引起的腹膜炎及腹腔感染的发生, 而且减少对胃肠道功能的扰乱。术后腹膜外引流管放置, 及时引走局限的外漏尿液, 也减少了感染等影响输尿管吻合口愈合的因素, 利于输尿管的恢复; ⑤切开取石可处理较大的嵌顿结石, 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相比, 结石清除率高[4], 对黏膜损伤少, 术后瘢痕狭窄可能性低[5]。而经腹膜外途径也有其不足之处, 比如对术者手术水平有一定要求, 最好有经腹膜外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手术的基础; 腹膜外途径的建立时易穿破腹膜导致转变成经腹腔途径; 而腹膜外途径处理髂血管以上的较大结石操作不易, 建议髂血管以上的可行腹膜后途径。
尽管有这些不足, 但可从以下三点注意事项入手降低手术难度:①首先是腹膜外空间的建立, 分离腹膜与腹直肌后鞘的间隙, 使用扩张器扩张该间隙, 术者左右手Trocar建立时根据结石位置可适当移动, 助手Trocar位置相对固定; ②输尿管的定位建议根据解剖定位, 从腹股沟髂血管区域游离, 于精索(女性为子宫动脉)下方游离出输尿管, 然后根据结石位置向上或向下继续游离输尿管; ③输尿管支架管建议先将大部分放入膀胱, 然后沿输尿管断端向上放置。
综上, 我们认为经腹膜外途径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具有解剖清晰、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康复快等优势, 但该手术路径应用于临床的例数较少, 仍需后期大量临床数据支持。目前建议该手术方式应用于输尿管中下段(尤其是髂血管以下)≥ 1.5 cm的结石, 或者输尿管下段多发、较大(≥ 1 cm)的嵌顿结石的处理。本例结果表明该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可供临床医生借鉴。